品牌设计A和B

品牌设计

比较自豪,2个用户量规模挺大的logo升级都是深(chu)度(zi)参(wo)与(shou)。 而且行业专业口碑还不错。和原研哉大师的小米logo自然没法比。

其实设计很有意思,细分种类很多,就拿互联网的设计工种就有:体验设计(UI,交互),运营视觉,品牌视觉,插画视觉等,但很多背后逻辑,美学基础都是相通的。而品牌设计以及其延展,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分支领域,虽然很少再人前提,大概为了保持我专业专一的体验设计深度吧。hhhh

而我对VI设计的优劣判断基本遵循2个规则:

  1. 美学上乘。包括饱满程度,识别性,优雅度等,让人赏心悦目的,或者是有时代代表的。不论是下一个时代还是上若干的时代的。
  2. 记忆深刻。品牌需要强大的传播力,那就得首先做到让人一眼就记得,这又需要结合icon设计的原则,醒目,清晰,有联想力。

至于很多4A公司喜欢赋予的故事性,寓意,我觉得有更好,没有无伤大雅,没必要强凹。表意强于暗喻,成片 联想优于引导单点联想。

所以,这么看,原大师的小米logo在市场角度来说,美学和记忆都是拉高的,传播力更是穿天际。300w小米赚翻了。

ofo

ofo的logo底子本来就很不错,作为字形又是图形的VI,骑车动作表意很直给。只是过去那个细瘦的字体太弱了。
忘了说,所有的品牌视觉升级不大可能只是因为太丑了,美学不够。一定是伴随着品牌升级,战略调整需要广告告知。这点很重要。
ofo也一样,与摩拜的战斗白热化,融资速度突破边际,slogan也升级。所以ofo的品牌部也找了减艺为他们设计新的VI。以及品牌的辅助图形等(黄圆圈的辅助图形很赞)
大广告公司的功底还是很深的。刚看到提案,我对图形上加粗变圆润的思路很认可。
只是,纹理,比例和颜色完全不符合我上面提到的2个标准。对于公司未来抱有崇高敬畏的我只希望新升级的logo是一个单色。

为了未来更多人记住,和接受(国家化),需要做减法。我是这么建议的。
可当时对接的品牌同学比较为难,虽然很赞同,但如果去掉质感,老板又看不出来,会显得这份品牌的钱白花了。 于是晚上回去我动手画了几个方案。第二天交给了他们,说如果接受不了纯色,就选我给的渐变,黄橙渐变,既有质感,又能让图形和颜色看起来干净。对方欣然接受了。
于是便有了后来的logo。


不过,这是公司logo,并不是app icon,而我们在手机最常见到的启动图标是在这套VI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,包括不需要考虑线下兼容的RGB色,图形的绝对标准化,字形位于icon中的比例等。


VIguideline上的非标距离让我一直十分难受。
最后在手机环境中测试了几十个版本,得到我们一眼就能选中打开的这颗黄蛋蛋了。

脉脉

而脉脉的VI升级来得比较巧。彼时我正在为产品5.0忙上忙下,而公司在2018年中就通过D轮融资宣布品牌升级,slogan为变更成就职业梦想。但品牌视觉却没有上发布会的车...(或者老板&公司就设计意识还不强)到了年底,公司又计划拨50w找个公司视觉升级一下。我一看团队配置立马说别呀,我们有第一方设计师做,何必花这冤枉钱。
在全员竞稿后,抽了2个优秀的视觉和我一起把这个后来一稿过的VI做了出来了。

而我判断的标准仍然是:醒目,清晰。



依照字形变化出了很多方案。图形方向也有很多很多。(比较遗憾的是,到今天都没有推动图形logo的后续工作)

并且为了搭建有统一元素的视觉体系,很早我们就在品牌的辅助图形上下功夫了。先后有2个大的版本。



第一个是辅助图形A,“重叠”的阶梯,这个运用在公司行政物料上,包括ppt模板,公司企业文化,纸杯,海报等。
但因为种种原因吧,也不便细说的不可抗逆因素。我们改成了线上设计产出统一的辅助图形B。



也做了一些辅图衍生的周边。
不过,这些专业性的东西随着公司品牌部的消失也都淡了,没了。这是后话。